蔡志忠-亞洲地產創(chuàng)辦人、香港專業(yè)地產商會會長
港府的財政狀況向來十分穩(wěn)健,然而近年由于疫情和經濟不景氣,支出比收入高出許多,導致目前庫房儲備只剩下6,707億元。更令市場感到擔憂的是,本港首8個月錄得財政赤字1,641億元,正當外界認為港府將想辦法增加收入來源時,此際港府卻宣布本季度不再推售住宅和商業(yè)地皮,也就是說本財政年度不會再有賣地收入,這也意味著今個財政年度赤字將會進一步擴大。
外界難免對當局停止賣地的決定感到驚訝,質疑一向財政保守、不斷強調量入為出的港府,為什么會忽然改變施政作風,變得「識駛錢唔識搵錢」?筆者雖然與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,但憑良心說,更支持港府停售土地的決定,這代表港府終于明白香港目前的經濟困境,開始肯面對現實,接受現實,承認香港金融、股市以及樓市嚴重不振,必須加大力度救市,因此寧愿放棄土地收入,也要保住地產市場,穩(wěn)定樓市也等于撐住中小企業(yè),支持香港整體經濟。
正如發(fā)展局局長甯漢豪所指,港府停止賣地是因應市況淡靜作出的決定,如果強推土地而再次出現流標的話,恐怕外界又會有不必要的解讀。非常明顯,在現今疲弱的市道,與其強推土地而很大機會再次出現流標,又會引發(fā)地產商故意與港府作對的言論,倒不如不推也罷,何必勞民傷財呢。過去幾次土地流標,坊間反應激烈,不少媒體強烈批評地產商「玩嘢」,是有意脅迫港府「屈服」,對于此等事件,筆者也曾撰文發(fā)表個人看法,指地產商是因為賣不了樓才不肯買地,純屬商業(yè)決定,此等言論也同樣受到抨擊。如今甯局長一句話,道出了事實真相。
看到危機 有意救市
所謂「亡羊補牢,為時不晚」,過去幾年本港流走了不少外資和人才,也錯過了引進外資企業(yè)和資本投資的時機,不過香港根基深厚,經得起嚴重沖擊,香港以往經歷無數次經濟危機,引致樓股市場暴跌,為什么最后都能安然渡過,重新恢復昔日光輝?原因是港人上下一心,加上國家政策扶持,就如03年「沙士」時期,中央對香港推出自由行政策;還有08年金融海嘯期間,世界各國包括中央和香港政府均大量注資金融及股市進行救市。
今天,既然港府已看到危機,也有意救市,便是值得欣慰的事。這或多或少也是看到內地政府在不斷出臺政策支援樓市,加上國家領導人近日也指出香港應該專心搞好經濟,如此種種顯示,無論中央政府還是香港政府,都有意支撐地產,我們對后市就不要過于悲觀了。只是有一點必須提醒大家,凡是一個政府開始要以行政手段救市,就是市道最低迷的時候,今年上半年樓股巿場,仍然很大機會向下調整。我沒有水晶球,如果要預測何時才有轉機,利率走勢決定市場方向,當美聯儲開始減息,樓股就會見到曙光。